>
文學
>
《字花》115期「災難記事簿」
《 《字花》115期「災難記事簿」 》
作者:字花編輯部
出版社: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
定價:HK$78
ISBN:9771819917155
出版日期:2025-07-05

商品資料

1
內容簡介

本期《字花》以「災難記事簿」為題,邀請林超英、馮思睿、陳彥婷、徐世琪、李駿碩、勞緯洛,分別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觀察災難的諸種面向,預示未來,追溯從前。林超英談災難與防災的科學觀點,自然現象與人造的弱點交錯,即成災劫。馮思睿研究地球科學,從地質歷史斜看深層時間,窺視災異的痕跡。陳彥婷從自身經驗出發,記錄戰爭與衝突所造成的創傷,討論記者在戰區的工作與責任。徐世琪回顧自己的創作經驗,反思對世界的好奇,鋪陳災難發生的前因後果。李駿碩訪問《青春末世物語》導演空音央,談電影的創作,也從電影的末世說回現世。勞緯洛則從文學入手,思考災厄與文學之間的關係,討論文學史上那些災難的學徒,如何敞開一個個從前未有的問題。堅持直面災難的人,才能讓我們從災難中一再學習,昭示未來。──葉梓誦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災難記事簿」
● 專訪林超英分析自然災害與災難的分別,再從各種歷史故事為例談防災及避災的方法,且檢視香港的生態環境和防災的措施設備
● 訪談地質學博士生馮思睿,由目睹火山爆發的經驗為始,從地理學角度分析將引致末日的災難如氣候變化等
● 筆訪獨立記者陳彥婷分享在戰區工作的經驗與感受,審視災難後所帶來的人心創傷和延續數十年的後遺影響
● 專訪徐世琪細說災難與個人的關係,分享如何逐步接受自身的創傷並透過創作抒發身體或精神上的壓力。
● 專訪空音央分享《青春末世物語》的緣起、故事情節的構造和以個人經歷分析劇中角色的行為
● 勞緯洛撰文探索我、災難與文學的三重關係,分析思想者成為災難的學徒與建構者所指向的現實

解像、專欄、起格
● 「解像」收錄阿潑分享親身到達東日本大地震災難現場的經歷及探討人們事後的創傷反應;朱萍以《再生磚》為例探討關於災難與創傷的科幻寓言
● 謝曉虹專欄「翻騰三周半」挑戰思維的多重跳躍,翻譯自身以英語寫成的小說;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 「起格」有張欣怡、黑麥、許黎林等人的小說作品,及周漢輝、王兆基、劉哲廷的詩作

第十三屆大學文學獎小說組得獎作品小輯
● 收錄康靖欣〈酥炸粉與〇〇〇〉寫炸雞與各種氣味交織的故事;佘潁欣〈伊芙琳的陽光〉寫外籍家庭傭工的日常生活,彭慧瑜〈娃娃屋〉藉娃娃探尋「我」與她的故事
教大文學導賞
● 收錄教大學生文學導賞創作,遊走觀塘、油麻地、旺角和大埔等,從散步了解城市的面貌風景

《花字》
● 專訪許鞍華分享五十年的的影視生涯,由文學院的經歷談到如何開始拍攝電影,且分享對電影中「畫面」的執著;
● 收錄朱少璋詩作〈飲食13章( 中篇 )〉,獨立音樂人MC仁和藝術家高立分別以音樂和畫作回應詩作,以視覺和聽覺呈現對味覺的想像;
●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 小半五格漫畫〈Shadow and Shade〉,饒雙宜 述高級餐廳的內外運作⋯⋯

「我想想,也對,為甚麼不去讀電影呢?這回事,其實跟我研究龐德一樣,一樣的不著邊際。那時候沒有人讀電影的。去了,也是試著搞搞鬧鬧,不知自己行不行。但又竟然走了一條路出來。所以,有些事情,就算想像不到後果你也要做」,她笑說,又不忘補回一句,「但多數情況下最好別衝動啦」。——〈「戲遊人間——與許鞍華談說影畫文藝〉/柳慧一訪許鞍華